1Y9M ~ 1Y10M 的諺諺 語言好像突然開竅了 進入了爆發期
像隻八哥鳥 開始比較能夠重覆我們說話的最後音節
我們也天天有surpruise "啊~ 今天諺諺學會說xxx了!!"
平常在家裡 國台語夾雜
把拔馬麻之間幾乎都說國語 阿公阿嬤之間都說台語 把拔馬麻跟阿公阿嬤之間 有台語有國語
我們也達成共識 要讓阿公阿嬤多跟諺諺說台語 這樣就能自然而然的雙聲帶了
結果 我們有個驚奇的發現: 諺諺的母語果然是台語
為什麼這麼說呢?
因為 諺諺會說的台語 幾乎都是在聽了很多次之後 自然而然就脫口而出的 不是面對面 一個字一個字教的
而且 發音相當準確
國語反倒常常講得像"歪果人" 或是 "港仔" 哩~
台語發音的準確度 是連路人甲都能清楚聽懂 不需要翻譯的
例如: 解加(坐在這兒) 底加啦(在這兒啦 通常是找到東西時使用) ㄑㄧㄩˋ(手) 咖(腳) 賣(不要) 襪(碗的意思) 馬麻袋(媽媽在哪兒?)
而國語的部分 馬/鐘/狗勾/鳥/傘/杯/球/車車/湯/麵 等等 發音都還不錯
可是 "松鼠"變成了"蔥鼠" "蛋糕"成了"高鋼"(不懂怎麼變這麼多?)
還有一個發音像日文"結婚"的詞 我們是聽了好幾個月才聽出原來是"鼻孔"啊 差很多是吧~
八月份(~1Y10M)這一個月 諺諺幾乎把"稱謂"都學齊了 有台語 有國語
國語會的是: 把拔 馬麻 美眉 姐接 葛歌 九糾(舅舅 媽媽我的親弟弟) ㄚˇ 姨
台語會的是: 阿公 阿嬤 阿祖 阿婆 姨嬤(外婆的妹妹) 丈公(姨婆or姑婆的先生) 阿古(也是舅舅 指媽媽我的堂表弟) 阿杯 阿叔 阿姑 阿嬸 阿錦(舅媽)
大概是因為稱謂幾乎都是阿甚麼的
所以 諺諺對於音節比較長而講不出來的詞 自動的改以"阿XX"來代替
例如: 紅蘿蔔=>阿波 洋蔥=>阿蔥 花椰菜=>阿菜
感覺上 我們家好像住了很多人呢~
連新認識的好朋友 "小睿" 都變成了"阿睿"了 (現在還不會發"小"這個音 似乎很難齁)
句子也開始出現了
一開始是 "主詞+動詞" 的句型 主詞通常是某個人
例如: 馬麻吃 阿嬤煮菜(煮菜對他來說是個完整的動詞) 阿公來 把拔抱 妹妹躺(就是大人不准抱妹妹的意思啦)
會了這技倆後 居然當起了糾察隊
有天 諺諺和我正開心的玩鋼琴之際 轉頭看到了妹妹津津有味地在吃手 居然脫口而出:
"妹妹吃手(停一下) 阿嬤罵罵" 然後跑到妹妹身邊 拉開他的手
哇哈哈哈 這小子 把我們管他的招數學起來啦(通常我們是說 "不要吃手 阿嬤罵罵"哩)
從此之後 我們"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"(這成語用起來怪怪的)
只要抓到諺諺吃手 就會說:"齁~你怎麼說妹妹的啊?" "諺諺吃手 阿嬤打打"
這星期 "主詞+動詞+受詞" 的句型出現啦~
就是 " 馬麻, 打, 果汁" (逗點代表諺諺真的有停頓喔)
到底 諺諺是正在努力組合他字典裡的字呢
還是 諺諺還不會講三個音節呢 因為 "計程車" 變成了 "計, 程車" 啦~~
會說話的諺諺 其實相當聒噪哩
其實是很喜歡練習啦 但是當大家都關在車上時 就覺得很吵 因為 諺諺老愛喊 :
"把拔 只軸" ==> "爸爸 直走" 的歪果人腔調
"把拔 左ㄓㄨㄢˊ啦 左ㄓㄨㄢˊ" ==> 還是歪果人腔調
"把拔 昂丁" ==> "爸爸 紅燈" 國語發音不標準到變成台語啦
至於英文呢 諺諺也會幾個喔
第一個學會的是 Momo Time (因為把拔轉台到MOMO台時 都會喊 " It's momo time~")
第二個學會的是 Costco (因為某天我們在討論要去costco買什麼 要什麼時候去 所以Costco講了很多次)
第三個是 Muffin (因為有本布書內容是到超市買東西 有很多種食物 Muffin是ㄧ種 我們就直接講Muffin沒有說馬芬蛋糕)
哈哈 這樣算會三種語言了嗎??
某星期 諺諺動不動就把Costco掛在嘴上 那個週末我們決定就讓諺諺去見識一下甚麼是Costco囉~
順便 也讓諺諺見識一下大大大披薩 (其實是媽媽我很想吃)
16吋披薩有多大呢
諺: 這麼大 怎麼吃得完啊???
留言列表